近日,物流业迎来重磅事件,中国邮政集团全国物流核心枢纽项目正式落户青岛临空经济示范区。这座计划集合航空、高铁等多式联运资源的国家级枢纽,将承担面向"一带一路"国家的国际邮件交换、跨境电商集散等核心功能,同时也反映出物流行业向多式联运、国际化枢纽加速整合的趋势。
央企战略布局枢纽的落地,不仅是青岛城市能级的跃升,也为本土物流企业深度参与国家物流体系建设提供了契机,注入活力。面对这一机遇,那本土物流企业该如何借势发力?
物流企业的明天:多式联运网络对接全球
国家物流核心枢纽的落地,也对物流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。高效整合海、陆、空、铁等多种运输方式,构建覆盖广泛、协同灵活的多式联运网络,正成为企业参与国家战略、服务全球流通的核心竞争力。
而青岛作为北方第二大外贸口岸,拥有海陆空铁四港联动的天然优势。胶东国际机场密集的航线网络、贯通亚欧的中欧班列在此交汇,叠加地方政府将邮政快递业明确列为重点发展领域的政策支持,为本土物流企业的多式联运发展提供沃土。在此背景下,青岛本土物流企业积极探索多式联运模式,其中日日顺供应链构建的全球物流网络,是少数能够具备提供一站式、定制化供应链解决方案的能力,适应复杂跨境物流需求。其在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的智能仓内,创新性的采用前置仓加保税线边仓的“双仓”模式,在赋能生产商、采购商发展的同时,也为物流行业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。
未来的AI物流:数字化与场景化能力服务产业需求
此外,国家物流核心枢纽对货物快速集散、精准调度的高要求,正倒逼物流行业加速向智能化、高效化转型,数字化与场景化能力成为对接枢纽需求、服务产业发展的关键。行业内,众多企业加大AI等技术投入,推动物流全流程智能化升级。
科技型物流企业也在数字化领域积极探索。正如日日顺供应链近期正在大力发展的“数字库存” 模式,便是对未来数字化AI物流的积极探索。据公开资料介绍,日日顺依托全流程 AI 智慧供应链,打通线上线下库存数据壁垒,实现实物仓与虚拟仓的动态协同与智能联动,通过 AI 提升客户体验与效率。日日顺“统仓统配,全网ToC”模式,则整合不同渠道库存,实现供需精准匹配,强化“送装一体”物流能力,有效解决大件商品需多次上门服务的行业痛点。
国家物流核心枢纽的落子青岛,为本土物流巨头打开了融入国家战略、拥抱全球市场的大门。这不仅是对其多式联运网络构建与数字化能力的全面检验,更是赋予其引领行业升级、服务全球流通体系的重任。谁能率先实现多式联运高校协同与数字化服务的深度渗透,谁就能在枢纽经济的浪潮中把握先机,为中国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
|
||
|
||